目前手工皂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使用者的認可,也有手工皂批發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手工皂DIY的行列,為了增加皂的滋潤度以及所謂的功效,大家想盡辦法在制作過程中下足功夫。皂圈中最常見的算是超脂和減堿了。超脂和減堿能有效地通過降低清洗力的目的從而增加皂的滋潤感,並且不少教程也都告訴大家,“超脂與減堿是一體兩面的事,只是增加與減少的材料不同而已” 。然而,事實是否真如此呢?超脂和減堿真的一樣嗎?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皂化反應是通過堿液將油脂解離成游離脂肪酸後,脂肪酸再與堿液中的鈉離子結合形成皂分子。在這個過程中,油脂的解離需要兩個條件:1。一定濃度的堿液,2。一定的時間。

  再次,我們還要明晰,油脂和解離後的脂肪酸,酸敗的速率是完全不一樣的,脂肪酸的酸敗速率遠遠超過相應的油脂,同時,雙鍵越多的脂肪酸酸敗得越快。

  那麼現在我們言歸正傳,進入超脂與減堿的話題,先說減堿,我們都明白做皂為什麼要計算堿量?目的就是讓油脂中水解出來的脂肪酸能對應鈉離子,使之進行皂化反應形成皂分子。皂化得越好,皂的成份就越多,余下的游離脂肪酸和游離堿的含量就越低,則這塊皂就越顯溫和堅挺,色澤越均勻,也越利於存放。

  可是,我們都知道任何一種油脂都含有不同比例的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易與堿反應,不飽和脂肪酸不易與堿反應,那麼,同一鍋皂液中就一定存在先反應與後反應,以及沒反應的成份。所以,不管我們在打皂過程中運用何種手法,最終留在皂液鍋裡未能參與反應的都會是最不易與堿反應的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你有可能會說:“對啊,這正是我想要的,保留了不飽和脂肪酸,也就保留了它的營養成分,再加之減堿,未能參與反應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更多,更多的留住了營養。”咋一聽,好像是這麼回事。可是,親愛的皂友,你可曾考慮過成皂的酸敗問題?

  在堿油混合的長時間攪拌中,所有油脂基本上都被堿液解離成為單個的游離脂肪酸,它極易酸敗。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酸敗的速度更是驚人,通常的溫度、濕度、光照等都能輕易地讓它酸敗。極有可能一塊皂還未熟成就已經開始在酸敗了,酸敗的脂肪酸又何談營養成分呢?只能提供另一種刺激罷了。這也是減堿制作出來的皂通常不耐存放,夏天易出油耗味的原因。

  接下來,再說說超脂。超脂是在正常的配方中,超額的加入油脂,以達到提高滋潤度的效果。一般是在打皂過程接近末尾時加入超脂,這時皂液鍋中已有相當數量的皂的成份,剩余未反應的游離堿的濃度並不足以將超額加入的油脂全部分解成脂肪酸。並且T後加入的超脂通常攪拌均勻就入模了,這段時間也不足以解離油脂。

  既然,超脂過程中解離油脂的兩個條件都不具備,那麼,超進去的部分,當然是以極大部分油脂的形態存在於皂液鍋中。與脂肪酸相比起來,酸敗的幾率大大降低。當然,超脂的選擇也是需要注意的,應選擇加入穩定性較高不易分解氧化的油脂。

  所以,綜上分析,超脂皂體中含的是油脂,而減堿皂體中含的是游離脂肪酸,它們成皂所能存放的時間是完全不一樣的。若僅僅是追求加入油品本身的攻效而忽略皂體中脂肪酸的酸敗速率,那麼,此舉得不償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ozer0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